为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自2021年3月陆续推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动态》专辑。通过“绿会融媒”——环境创变者和第一信息源,分享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前沿、最新动态,供国内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和多利益相关方参考。本期为2023年第16期(2023-16),总第103期。
1.1.执行《名古屋议定书》能力建设问题非正式咨询委员会的组成已完成。非正式咨询委员会由作为《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COP-MOP)第一次会议设立,目的是就与评估支持有效执行《名古屋议定书》的能力建设和发展战略框架的有效性有关的事项向执行秘书提供咨询。
1.2. CBD秘书处邀请各缔约方、其他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交关于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意见和资料,并在2023年5月26日之前提交其意见和资料。
1.3. 可持续海洋倡议(SOI)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区域能力建设研讨会将于2023年9月5日至8日在韩国首尔召开。
2.1.巴拿马希望通知各缔约方,自2022年12月1日起,鉴于野生微凹黄檀(Dalbergia retusa)的非致危性判定为负面,巴拿马已暂停为所有类型的野生微凹黄檀标本发放《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出口许可证。
2.2.CITES秘书处将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于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泰国曼谷合作举办CITES电子许可系统亚洲区域研讨会。研讨会旨在是建立CITES管理当局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代表的能力,包括边境执法当局,他们正在计划或有兴趣开发电子CITES许可证系统或交换电子许可证信息。
3.1.《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于2023年5月4日发布了第2023/4号照会: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2次会议将于2023年9月4日至8日在瑞士格朗的湿地公约秘书处总部举行。
3.2.《国际湿地公约》官网发布通知,弗洛尔·拉法耶·德·米歇(Flore Lafaye de Micheaux)被任命为湿地公约秘书处高级顾问(欧洲),她将于2023年6月15日加入秘书处,担任欧洲地区及其48个缔约方的主要联络员,并在支持秘书处的专题领域工作方面发挥全球领导作用。她将成为秘书处高级管理团队的成员。
4.1.由德国与阿联酋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于2023年5月2日-3日在柏林召开,成为了UNFCCC第二十八届缔约方大会谈判前的重要里程碑。
5.1.《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科学政策界面第17次会议(17th Meeting of UNCCD Science-Policy Interface)于2023年5月2日在德国波恩顺利开幕。
5.2.《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全球机制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最后一英里支付的金融和数字包容性:趋势、可持续土地利用和破坏性金融服务选择》(Financial and digital inclusion for last mile payments: Trends,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disruptive financial service options)探讨了构成金融包容性和最后一英里支付的一系列要素,能够为应对土地退化和干旱的挑战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增强最脆弱和服务不足的人口,特别是妇女和青年的权能。
6.1.《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定》审查会议续会将于2023年5月22日至24日在联合国总部召开。
自2021年9月以来,原子能机构设立的特别工作组一直在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先进液体处理系统(ALPS)处理水排放计划开展全面的安全审查。2023年5月4日发布的第五份特别工作组报告,聚焦于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对处理水排放计划的监管活动。
2.1.2023年4月24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理事会第一七二届会议正式开幕,本届会议是粮农组织第四十三届部长级大会(2023年7月1-7日)召开前的最后一届理事会会议,成员国将在部长级大会上最终批准粮农组织2024-2025两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
2.2.2023年5月3日至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欧盟委员会与七国集团海洋未来倡议政府间小组(G7- FSOI)、 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2021-2030年十年(海洋十年)海洋负排放计划(ONCE)在布鲁塞尔共同主办了为期三天的海洋碳综合研究研讨会。研讨会旨在审查科学的发展状况,确定新出现的问题、知识差距和/或应重点考虑现有活动的领域。与此同时,研讨会也旨在将这些要点阐明到更新的愿景文件和其他沟通中。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公室(驻华代表处)发布2022年度报告:《变革知识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介绍了过去一年的各项重点工作、进展与成就。
3.2.东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EABRN)秘书处将在2023年3月1日至5月10日期间,举办一系列在线培训研讨会,以助力各成员国的能力建设,扩大EABRN的影响力。最后一场培训研讨会将于2023年5月10日上午10:00-12:00(北京时间)举办,主题为:后疫情生物圈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
4.1.同一健康高级别专家小组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四方组成的一个核心咨询小组。2023年5月3日,应联合国四方组织的要求,同一健康高级别专家小组(OHHLEP)于近期发表了一份白皮书(《预防人兽共染病的外溢-从应对到在源头减少风险》,Prevention of Zoonotiv Spillover-From Relying on Response to Reducing the Risk at Source),呼吁在流行病预防、准备和应对的三大领域内加强人兽共染病外溢的预防。该文主张,有必要通过改进预防措施,从源头上降低人畜共患疾病外溢的风险,这种方法比依赖疾病检测和应对更有效。
4.2.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23年5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以应对气候危机、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丧失对全球粮食和水安全的破坏性影响。
5.1.2023年5月1日至1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会议预计将在这些公约的关键问题上取得进展。重点如下:
5.1.1在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进一步发展《斯德哥尔摩公约》方面,提议将三种新的化学品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B或C,即农药: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和工业化学品得克隆(Dechlorane Plus)和UV-328;
5.1.2《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一次会议还将讨论合规程序和机制的制定;
5.1.3消除多氯联苯的进展报告,以及实现《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2025年和2028年消除多氯联苯目标的战略草案;
5.1.4鹿特丹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将审议将四种农药、两种极为危险的农药制剂和一种工业化学品列入《公约》附件三。其中包括对水生生物具有高度长期风险的杀真菌剂异菌脲(iprodion),以及对陆生生物具有极高风险的杀虫剂特丁磷(terbufos)。
5.1.5会议还将审议由多国共同提出的一项修正提案,该提案力求在所有旨在达成共识将化学品列入附件三的努力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开辟一条将化学品列入新的附件八的途径,从而增强《公约》的有效性。
5.1.6巴塞尔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将审议是否可能通过关于塑料废物以及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受其污染的废物的无害环境管理的技术准则。
5.1.7将向缔约方大会介绍《公约》伙伴关系下的工作进展,重点是电子电气废物、塑料废物和家庭废物,以及防止和打击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非法贩运。
6.1.2023年5月4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秘书处发布《平流层臭氧消耗、紫外线辐射及其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环境影响:2022年评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的评估涉及平流层臭氧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和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空气质量、材料和微塑料的相互作用环境影响。此外,还评估了太阳紫外线辐射、《蒙特利尔议定书》和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之间的联系。
7.1.IPBES情景和模型的工作组邀请科学界相关专家讨论“自然未来框架”。情景和模型工作组将向全体会议第十届会议(2023年8月28日至9月2日,德国波恩)提交关于自然未来框架基础的最新情况和关于跨知识系统情景开发的催化工作的综合报告,以及关于使用自然未来框架的进一步发展的方法指南。
8.1.国际海底管理局现面向其发展中国家成员开放两个海上船载培训机会的申请。此次培训名额由韩国海洋和渔业部(MOF-ROK) 根据其与ISA签订的富钴铁锰结壳 (CFC)勘探合同规定的义务提供。申请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25日。
8.2.22023年5月1日至5日,国际海底管理局与印度地球科学部、以及印度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举办了题为“为印度洋区域制定区域环境管理计划,重点是大洋中脊和中印度洋盆地”的研讨会。这次为期五天的研讨会由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和技术委员会的三名成员——Malcolm Clark博士(新西兰)、Ramesh Sethuraman博士(印度)和Se-Jong Ju博士(韩国)主持,旨在审查和综合用于制订印度洋区域环境管理计划(REMP)的环境科学知识。
9.1.国际海事组织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的合作项目‘GLoLitter伙伴关系(GLP)计划’发布《海洋塑料垃圾国家状况评估指南》和《制定海洋塑料垃圾国家行动计划指南》,这两份新发布的指南旨在帮助各国努力防止和减少海洋塑料垃圾。
9.2.国际海事组织(IMO)污染预防和响应分委会会(PPR)已批准经修订的船舶生物污垢控制和管理指南,以进一步降低入侵水生物种通过船舶生物污垢转移的风险。导则修订草案在2023年4月24日至28日举行的PPR第十次会议期间发布。
1.1.2023年5月2日,由IUCN与Sphere标准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之友(FEBA)共同开发,现在拯救我们的红树林倡议(Save Our Mangroves Now (SOMN))参与支持的《环球指南:人道主义背景下气候韧性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发布。
2.1.罗马俱乐部和圣加仑研讨会(St. Gallen Symposium)在2022年5月在圣加仑举行的会议上提出新世代契约(New Generational Contract)。新世代契约旨在促进代际之间的公平和相互支持,并为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提供一个聚集在一起的平台。通过接纳各代人的能量来领导可再生的未来,以解决当今的紧迫问题。它包含七项原则,分别是:责任、关怀、声音、再生、开放、远见和后见之明,以及合作。
1.1.《湖沼学杂志》与GBIF合作发布了淡水生物多样性数据特刊。其中提供的关于湖泊、河流、沼泽和泥炭地的生命数据构成了监测、保护和恢复这些环境以及栖息在其中的不可替代的生物的基线,填补了数据空白。
1.2.GBIF将于5月17日召开数据使用实践研讨会:名称匹配和GBIF分类主干.介绍GBIF中的分类法,并涵盖以下内容:
•名称匹配原则
•物种匹配工具演示
•GBIF分类主干
•分类单元问题标志
•分类主干的局限性
•如何提供有关分类的反馈
•如何为分类主干做出贡献
1.5月6日傍晚,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应邀出席了法国驻华大使馆等机构主办的主题为“负生态&二十四节气“的展览开幕式。
2.《巴塞尔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鹿特丹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将于2023年5月1日至12日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CICG)举行。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加快行动:健全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的目标”。中国绿发会作为化学品三公约的观察员机构,派出一支六人的代表团,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缔约方大会的会议并参与议事。3.关于制定包括海洋环境在内的塑料污染问题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二次会议(INC-2)将于2023年5月29日至6月2日在巴黎召开。中国绿发会将组建代表团参会。
主编:徐艳君 审核:M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