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保育营

时间:2021/09/26

字体:[ ]
64.2K
 

项目内容

项目背景:我国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边境地区,由于偷猎、栖息地破坏,中国亚洲象种群大都已经消失,自19世纪至今已下降97%,并呈下降趋势。亚洲象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尚勇子保护区与老挝边境线相连,这里栖息着100多头珍稀亚洲象。亚洲象作为一种珍贵的保护动物,它们的象牙是不法分子觊觎的“财宝”,象牙贸易的繁盛成为亚洲象被频频猎杀的重要原因。自1989年起,国际象牙贸易被禁止已长达近30年,野生象偷猎却愈演愈烈。中国亚洲象数量仅存300余头,只有中国的“国宝”—野生大熊猫数量的七分之一。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救援与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自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参与过15次亚洲象野外救助工作,成功救助了12头不同年龄段的野生亚洲象,其中9头象仍在救助中心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所有救助象及繁育象,每天在专职驯养员的带领下,在野象谷附近的原始森林中开展野化训练,最终希望将它们放归自然。为什么发起项目?(图片来源于网络)近一个世纪以来,现代橡胶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西双版纳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橡胶种植,但是存在着管理不完善、规划不合理等原因,致使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始雨林作为大象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未能幸免,人象互相伤害成为了这片被人类大面积占据破坏的土地上一个无奈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同时由于象牙的珍贵价值,境外不法分子持军用枪支非法闯入中国境内猎杀亚洲象的案件时有发生,据西双版纳森林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2014年,共有14头野象被猎杀。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繁殖率低,因此非常容易灭绝。(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中,根据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GIS分析,目前,西双版纳州橡胶林实际达到660万亩,而原始雨林面积在仅占10-12%。大面积橡胶林、香蕉林种植导致雨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资源危机、雨水减少。据了解,长臂猿在过去的30年中已经处于功能性灭绝,兰科植物等也受到灭绝性的采集。生态环境因经济作物的种植,而走向灭绝。我们不能以绿水青山为代价,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生力军,有更多的可塑造性;应该积极参与动物保育体验,切身体会;进行自然体验,植物认知,亲近大自然。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参与,提高团队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带头开展动物保育,培养未来动物保护与环境保护人才;开展新形式,调研与体验相结合。招募高校志愿者,在校园环境中形成动物保护氛围;招募民间科考队,进行实地调查,进行巡护;开展自然保护与动物保育体验,关爱生命,发挥最大作用。进行公共宣传,号召更多人参与动物保护与热带雨林生态保护当中。【项目目的】1. 进行实地调查,组建考察队,联系专家学者进行跟队调查;2. 进行植物认知,自然体验等,了解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3. 开展日常巡护,动物保育,公共宣讲等,提高公民动物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4. 了解西双版纳原土文化,学习传统手工艺等。【项目执行计划】项目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4月项目地点:云南西双版纳招募人员: 20人项目日程安排:前期计划(2017年10月—2017年12月)一、进行人员分工,公告发布;二、进行前期调研,踩点,就项目进展地点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商议;三、项目资金的筹集,活动物资的前期购买;中期安排(2018年1月—2018年2月)一、  项目进行人员云南集合,人员分组;二、  进行人员安全培训,亚洲象保育培训;三、  开展项目,进行热带雨林探险,植物认知和自然体验;四、  进行动物保育体验,动物园宣讲等;五、  制作绿地图,开展调查问卷和走访;六、  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后期安排(2018年3月—2018年4月)一、  项目成果手册的打印,完成调研报告;二、向相关部门提供调研成果。【项目预算】【项目发起方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益公募基金会,全国性一级学会。1985年,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钱昌照、包尔汉等同志创办,现任理事长为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胡德平同志。中国绿发会是2016年9 月1日《慈善法》实施以来全国首批认定公募资格的16家慈善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事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更是创新性地提出“中华保护地”的概念,快速、有效、动态地跟进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现状,对自然物种资源和文物古迹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中华保护地体系建设,主动补位职能部门保护工作的缺口和空白。

项目背景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