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湟鱼留活路

时间:2021/09/26

字体:[ ]
64.2K
 

项目内容

项目背景:在青海省的青海湖,每年的春夏之交,青海湖的湟鱼开始在环湖的各大河流河口地开始集合,然后成群集队地逆流而上。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也开始增加。我们为什么发起此次项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益公募基金会,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绿发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创新性地提出“中华保护地”的概念,快速、有效、动态地跟进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现状,对自然物种资源和文物古迹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中华保护地体系建设,在中国绿发会参与主办的2017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茶卡盐湖“天空之净”公益活动结束后,中国绿发会绿会工作组在“中华对角羚保护地”主任葛玉修老师带领下,于返程途中在刚察县泉吉乡泉吉河边,现场观看湟鱼洄游盛况。中国绿发会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了多次保护野生动植物活动,建设动植物等多处中华保护地。如中华江豚保护地·东洞庭湖、中华土著鱼保护地·金沙江、中华对角羚保护地·青海湖等。湟鱼学名裸鲤,是栖息在青海湖中为数不多的特有鱼类。于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青海为保护湟鱼,2000年至今青海湖已连续17年封湖育鱼,禁止任何人捕捞,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对盗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此外,青海还投资1000余万元在沙柳、泉吉2条入湖河流建立人工设施,将过去的拦河坝换成多级带有凹槽的阶梯,方便湟鱼洄游。项目现状:(图片来源于网络)不知你去青海湖游玩的时候是否遇见过以下情况,走进一家当地餐馆,你可能看见保护湟鱼的宣传标语以及保护湟鱼的承诺书。当你点菜的时候,服务员便会上来问你“有新鲜的湟鱼,可以红烧,可以清蒸,是否需要点单”。湟鱼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禁止捕捞的。一些餐馆为了谋取暴利,利用游客的“猎奇”心理,进行加工销售。然而一些游客知道湟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依旧购买食用。(图片来源于网络)为什么要发起这个项目?青海湖是控制青藏高原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主要水体。近年来湟鱼种群的延续和恢复,对于维系青海湖生态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青海湖水鸟鱼共生生态系统的核心物种,湟鱼还吸引了大量珍稀鸟类回归。近年来,前往当地的渔鸥、赤麻鸭、黑颈鹤等明显增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由于近年青海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到青海湖的游客逐渐增多。但在相关沿途道路餐馆,出现了餐馆偷偷贩卖湟鱼等现象。游客自身的保护意识不足和好奇心理的促使,对青海湟鱼的生存造成很大影响。正如“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当人们怀着好奇的心理,对湟鱼产生食欲,也就造成相关贩卖行为,从而导致湟鱼数量的减少。若不加大保护力度,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核心地位的湟鱼数量急剧下降,将影响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善款用途】第一、招募20名志愿者,进行志愿者培训;第二、项目执行,进行青海湖湟鱼的巡护调查,走访问卷等;第三、开展公共宣传,与相关部门开展巡护工作。第四、进行河道清理,减少垃圾污染【项目执行计划】前期安排:2017年8月--2018年5月进行项目募捐文案的书写;资金的筹集;招募志愿者,进行志愿者培训;前期踩点调研,联系当地保护相关部门。中期进展:2018年6月--2018年9月成立巡护小队,进行项目落地执行;开展保护宣传,进入市场调查阶段;视频拍摄制作。后期安排:2018年10月--2018年12月进行项目文案的调查总结,完成调研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完善巡护工作,逐步建立相关巡护体系。【项目预算】【项目发起方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益公募基金会,全国性一级学会。1985年,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钱昌照、包尔汉等同志创办,现任理事长为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胡德平同志。中国绿发会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事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更是创新性地提出“中华保护地”的概念,快速、有效、动态地跟进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现状,对自然物种资源和文物古迹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中华保护地体系建设,主动补位职能部门保护工作的缺口和空白。


项目背景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