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海南长臂猿

时间:2021/09/26

字体:[ ]
64.2K
 

项目内容

项目介绍海南长臂猿(学名:Nomascus hainanus),又因它们头上长有一顶“黑帽”也叫“海南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为中型猿类,体矫健,体重7-10千克,体长40-50厘米,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无尾。毛被短而蓬松。它们雌雄异色。公猿通体黑色,头顶有短而直立冠状簇毛;母猿全身金黄,体背为灰黄、棕黄或橙黄色,头顶有棱形或多角形黑色的冠斑,恰似戴了顶女式黑帽。雌雄均无尾,也无颊囊。图片源于网络
海南长臂猿一生中要变换几次颜色。刚出生的小猿是黄色的,只有头顶正中有道黑线;半年后,会换上黑色的“童装”;到6 ~ 7岁性成熟时,毛色才渐分雌雄,雌猿变成金黄色的着装,而雄猿却还是一身黑衣。雌猿由黑色变为黄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须一年多的时间方可完成。海南长臂猿寿命可达30余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海南长臂猿主要栖息于热带山地季雨林和沟谷雨林,最喜欢在海拔600米以下低地热带雨林,它们喜欢吃肉厚多汁的植物果实,活动领域比较固定,无季节迁移现象,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路线。海南长臂猿是树栖猿类,在树上攀援自如,活动与觅食均在15m高大乔木的冠层或中层中穿越进行,很少下至5m以下的小树上活动。海南长臂猿海南长臂猿的活海南长臂猿营家族式生活,一般以3 ~ 5只至7 ~ 8只的家庭群为活动单位。配偶制为“一夫二妻”制,即一只成年雄性和2只成年雌性组成。只有受到干忧的小群才是“一夫一妻”制。有数据显示海南长臂猿一群的活动范围接近400公顷,远大于其他长臂猿。图片来源于网络海南长臂猿是中国特有物种,20世纪初,海南森林覆盖率达90%,全岛各县均有长臂猿分布,如海南岛的五指山、鹦哥岭、吊罗山、黎母山、东方等。但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人们大量砍伐和开垦天然林,岛上热带雨林大面积丧失,低海拔的热带雨林大部被毁,残余的雨林亦变成绿色“孤岛”,使海南长臂猿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并逐渐恶化,在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已经丧失了75%。1999年,我国灵长类专家组起草的中国灵长类保护行动纲领中,将海南长臂猿列为我国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首。2002年8月上旬,第19届国际灵长类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上,确定了全世界极濒危的25种灵长类,海南长臂猿被列为第5位。在确定中国的灵长类保护级别时,海南长臂猿被列为第一位。加速海南长臂猿灭绝的原因:1、大量的森林砍伐,严重破坏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2、发电站、桥梁、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修建,也会割裂栖息地。“对于很少下地、主要在林间攀跃的猿类而言,一条横亘森林的铁路就能完全阻断它们的生活区域,导致栖息地‘碎片化’。”3、在择伐过的林子里,长臂猿面临食物短缺。4、海南长臂猿对生存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在原始的季雨林中才能生存,在树种单一的人工林、砍伐过的次生林里,海南长臂猿都不能生存。5、人类对海南长臂猿的非法盗猎。6、海南长臂猿种群过小,繁殖率较低。最新数据统计,全世界只剩下26只海南长臂猿!!!海南长臂猿是生物多样性链条的一部分,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旗舰物种,也是指示性物种。其存在本身就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更新的重要因子。当它在地球上消失,那也就意味着热带雨林、依靠热带雨林的所有动植物也将消失, 然后…项目预算执行计划1、为海南长臂猿填粮,种植它喜食的植物苗木,如肖蒲桃、猕猴桃或者鸭脚木和海南冬青的叶子等 (肉厚多汁的植物树苗)2、加大海南长臂猿宣传力度,制作宣传科普图册走进校园,提高海南长臂猿的认知度。关于我们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协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益公募基金会。其前身为1985年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钱昌照、包尔汉等同志创立的中国麋鹿基金会。中国绿发会是今年9 月1日《慈善法》实施以来全国首批认定公募资格的16家慈善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事业。中国绿发会始终以环境保护为己任,不惧艰难险阻,坚决以法律保障生态环境安全。自2015年,中国绿发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范围涉及海洋污染、破坏人文遗迹、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危险废弃物非法处置、生态破坏、水污染等各方面,真正做到为人民、为环境。发票说明如果您需要捐赠收据,请将捐款记录截图、捐赠人姓名、捐赠数额、邮寄地点等信息,发送邮件至que@cbcgdf.org,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为您处理。公益捐赠发票将在每月月底统一开具,并会在次月五号前寄出;5000元以上的捐赠将以快递方式寄出;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捐赠将以挂号信方式寄出;100元及其以下的捐赠需要自取,金额可累计集中开具(需提供捐赠截图或银行汇款回单);( 注:1、如该项目达不到原计划募款金额,无法执行该项目,会并入到目的相同或相近的其他公益项目,并向社会公开。2、如该项目有余款,会并入到目的相同或相近的其他公益项目,并向社会公开。

项目背景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